來過土耳其的朋友相信每個對於土人的熱情印象深刻,
你可以形容土耳其人很真、勇於做自己,也樂於接納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也可以描述土耳其人很貼心,甜蜜有禮,
驚嘆他們的好客,有過類似經驗的旅遊者們彼此分享交流著許多故事...
例如:土耳其人請喝茶、請客、記得到土人家作客不要提早離開也很難抽身,因為他們享受聊天談話到盡興為止!
問路時總是熱心回復,雖然不一定知道怎麼帶路,或真的知道你問的問題,但卻讓人訝異於他們熱情好意,
甚至還會邀請外國遊客到家裡去吃飯或者野餐。
土耳其人天生喜歡交朋友,有好客的傳統
也許與他們信仰的伊斯蘭教有關,待人待物皆為和善,
土耳其人親切友好,喜歡遊客,更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
所以待每位從遠方來到土耳其的異國人眼前總扮演著友好使者的角色。
不可否認的一點,絕大部分土耳其人給人感覺是熱情、有溫馨的,
但也有可能遇到不懷好意的熱情,假借跟你問路來結識你,
約你去喝咖啡最後目的只是想敲詐你或是有目的搭訕,尤其觀光勝地最為明顯。
結識新朋友這是件好事,但不能完全保證你遇到的是真心想和你交朋友的善良土人!
所以碰上過度的熱情讓你感到不舒服時就要馬上拒絕!
可以假裝有朋友在等我,或者是我有其他事情要忙,
讓自己找機會迴避危險,隨時提高警覺來保護自我安全。
「熱情如火」這可能與游牧部落的祖先相關,
土耳其人在他們的社會中,表現非常強烈的家庭觀念
事實上,土耳其最常的習慣就是-對待朋友、熟人、甚至陌生人,會用家人的稱呼,把他們當作大家庭的一員,
最常聽到的莫過於"親愛的"canım~
老師稱學生為:cucugum(我的孩子),過路時稱街角的老人家為dede(爺爺),坐公車時看到老婦人稱為Teyze(阿姨)
因為阿波家從阿波爺爺時代就住在這了,祖厝樓房且左鄰右舍都是看著阿波長大的,無人不熟,
每次見面或經過定會噓寒問暖,也是直接親暱地向左鄰右舍或婆婆媽媽們招呼。
即使你們剛認識,但熱情的土人從不避諱跟你聊些自己的事情,
甚至期望跟你聊聊你來自哪裡,家鄉的一些工作、生活、或家庭的情況。
的確我在阿波家也遇過很多鄰居在聊八卦,不要覺得他們怎麼這麼沒禮貌,他們是出自熱情當關心,
如果在你自己覺得可接受的範圍問題內,就當作是一種融入當地生活的文化和方式,更是我們能深入了解他們的機會。
不論晚上多晚,家裡碰上事情還有鄰居可以幫忙,敦親睦鄰的好處!
共享等於關懷,土人家庭關係緊密外,和左右鄰居來往也很密切,
雖然這有好有壞,講好的部分是每每我們在家吃豐盛大餐或有做點心時,
都會替鄰居留一份送去,鄰居吃完後會再送來自家的食物,一種禮尚往來的概念。
各個年齡階段的男生/男人們也會稱比自己年長的男士稱為abi (就像大哥)
abla意思則是大姊姊,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就是有種簡單的魅力及親近感
這些詞語都是尊重而敬意的象徵,同時也表達了感情和包容,
即使現代人大多生活在車水馬龍的大城市裡,依舊堅持著從家鄉鄉村生活的家族感情,親密的稱謂正好說明這一點。
在街外逛街經過餐館,常常聽到「Buyrun」這個詞就像是「過來加入我們」
尤其在觀光勝地的商家、餐館更是為了生意,又輕鬆友善的態度來吸引客人,
土耳其人還有令我羨慕又哭笑不得的「及時享樂」能力,
現代生活越來越快,大多數的土耳其婦女主要掌管家務事,烹飪縫紉編織樣樣巧,
也總是會有與左鄰街坊聊天喝茶的時間,或是觀察外頭來來往往的人群「話家常」
這是屬於土耳其人的閒情逸致,
每位土耳其人都以自己的國家為傲,表現出熱情如火的愛國心。
土國男士常在娛樂喝茶的場所議論政治國家事, 土語這地方稱為Kıraathane,
這類的茶館本身就是為男性設計的,大多為中老年的男性,喝茶聚會打牌看報談論政治或社會議題的公共場合,
而土耳其年輕一輩的聚會多直接在街頭或咖啡廳聚會聊天,
他們可以天天埋怨國家的政策,但是,部分的土耳其人也會很排斥甚至反感外國人談論他們國家的不好,
很少有心平靜和聽外國人怎麼說,怎麼看的時候。
在土人心裡根深蒂固的愛國主義,「我的國家才是第一」,愛面子自尊心強,願意傾聽與接納並非常見,但也不是完全沒有,
和土耳其人相處,要習慣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適應他們的直來直往。
我們所接受的禮儀文化中都覺得要「婉轉」「表現客氣」才是有禮貌,
但其實土耳其人情緒多變化就像他們國家的政策一樣朝夕令改,
如果是你不熟悉的朋友,不知道對方喜歡或討厭什麼時,會一不小心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們熱情大方的本質,是在土耳其的大家所能體會的。
分享土耳其生活/旅行/美食/風景/文化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