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看了一部日本紀錄片,《悠久之都~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為日本女星北川景子首訪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之都伊斯坦堡,
解密這個國度兩段聞名於世的愛情故事。
不同於以往純粹旅遊介紹的影片,此部紀錄片透過兩個帝國時代的愛情故事,
從女主角-國王-帝國時期慢慢推入伊斯坦堡這個城市的美與文明,
觀看的同時腦中不斷浮現過去所學的建築史、藝術史,奧斯曼帝國-拜占庭時代的概念,
於是想好好跟大家分享這部別出心裁的紀錄片,重新也再一次認識伊斯坦堡。
兩個片段女主角一個是東羅馬帝國時代人稱土耳其豔后的狄奧多拉,
一個是奧斯曼帝國時期的舞女許蕾姆。
平民出身的她們是如何獲得國王的獨寵,並成為一國之后的呢......
----------------------------------------------------------------------------------------
>首篇:愛的軌跡-伊斯坦堡
持續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國,
被稱為明君的國王-查士丁尼一世
不顧身分之懸殊,獲得的真實之愛:狄奧多拉
奧斯曼帝國歷史上唯一一次,
國王提出希望與哈倫宮的女性正式結為夫婦的轟烈愛情
(哈倫宮: the harem 土耳其伊斯坦堡,蘇丹王的后宮)
被至高權威的國王深愛著的女人,是怎樣的人呢?
>東羅馬帝國歷史
東羅馬帝國(395年-1453年)始於4世紀,終於15世紀,繁榮了一千年以上的巨大帝國。
它的中心位於歐亞接界地帶的伊斯坦堡,最為貿易中樞,這裡戴生了瑰麗的文化,
在東羅馬帝國如此悠久的歷史中,
查士丁尼一世(I.Justinianos 483年-565年)作為一代明君名垂歷史
他所鍾愛的女性是舞女出身的狄奧多拉,
當時東羅馬帝國6世紀時代的信仰為基督教,東羅馬帝國也被稱為拜占庭帝國。
----------------------------------------------------------------------------------------
>查士丁尼一世
- 482年/483年,出生
- 527年8月1日,當任皇帝
查士丁尼是位熱忱的基督徒,甚至被人們稱為永不休息的國王,
據說他是農民出身,一方面受到高度支持,另一方面卻也遭到排斥。
如果要做一個偉大的皇帝,必須有各種各樣的經歷來磨礪。
東羅馬帝國史無前例的偉大愛情,他有許多豐功偉績,很多都被認為歸功於狄奧多拉提的建議。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一個男人的成功背後,定有個偉大的女人」,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吧~
不過他們的愛情有著巨大的障礙,出身舞女的狄奧多拉,和作為政治家的查士丁尼,
他們的身分懸殊,當時的羅馬法律是不允許他們結婚的,
但是查士丁尼不顧身分之差,將法律改為相愛的男女可以結婚,不久他登上王位後,
為了管理各個民族,主持了羅馬法大權 528年-534年 ( 查士丁尼法典 )的編纂。
-----------------------------------------------------------------------------------------------
>聖索菲亞大教堂 Ayasofya
聖索菲亞大教堂與狄奧多拉息息相關,這是她的丈夫查士丁尼大地修建的大教堂,
到訪過聖索菲亞教堂的朋友們應該知道,要到上層時,得先繞過好幾個坡道才能往上,
這是查士丁尼為狄奧多拉所築的坡道,為了讓狄奧多拉可以搭乘轎子不用步行就能通過所設計,
沒有台階也是為了方便轎子走上去。
聖索菲亞經歷了幾次的燒毀,6世紀由狄奧多拉的丈夫查士丁尼一世,將它改造為現在的樣子,
有著巨大圓形屋頂的聖索菲亞,再向他國昭示著王權的同時,也做為東方的基督教中心而聞名於世。
牆面上遺留著畫著聖像的馬賽克,從窗外射進的光,溫柔地環抱著教堂內部,使之更加壯麗,
驚嘆於東羅馬帝國時代建築技術的高超!
聖索菲亞大教堂上層有主要作為觀看宗教儀式用的平台,皇后就從這裡向下看,
不只狄奧多拉,後代皇后也是,是專門為女性建造的地方。
-----------------------------------------------------------------------------------------------
>聖索菲亞大教堂中的馬賽克畫
中間是抱著耶穌的聖母瑪麗亞,
右邊是君士坦丁一世,他獻上的是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模型;
左邊的是查士丁尼一世,手裡拿著這座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模型,
君士坦丁堡就是現在的伊斯坦堡。
這座馬賽克描述的就是把這座城市和聖索菲亞大教堂作為禮物送給神的畫面,
聖索菲亞在希臘與中是神聖睿智的意思,
查士丁尼希望在神的庇護下建造和平之國,
而狄奧多拉則一直在勤政的丈夫身邊陪伴支持。
-----------------------------------------------------------------------------------------------
>狄奧多拉 Theodora
508年~548年,暱稱 Dora,她是位內外在兼具的女性,
平民出身的她懂得民生疾苦,每次再給予查士丁尼皇帝建議前,
必先尊重地詢問皇帝:「我作為女性像您提意見合適嗎」,徵求皇帝的同意再提出建議。
雖然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傳聞狄奧多拉曾為了那些離開妓院想成為修女的妓女建過修道院,
制定過嚴格的法律禁止買賣少女,並修改離婚法使之對婦女有利。
可以說她為了提高女性地位,所做的事情之一,狄奧多拉創立了提高女性地位的法律。
-----------------------------------------------------------------------------------------------
>百萬石/里程碑 Milyon taşı
據說是東羅馬帝國時代,為了衡量與世界各地的距離而立起來的石碑。
-----------------------------------------------------------------------------------------------
>馬爾馬拉海 Marmara Denizi
土耳其內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
面朝馬爾馬拉海,有個建於1500年前的布克里昂王宮,
據說這裡是查士丁尼與狄奧多拉避暑的宮殿,以磚建造,修建的十分精緻。
-----------------------------------------------------------------------------------------------
>瓦林斯引水道Valens Su Kemeri
現在的伊斯坦堡在東羅馬時代被稱為君士坦丁堡Konstantinopolis,
因有堅固的城牆守護而繁榮,其富足的泉源是「水」。
查士丁尼知道,城市的繁榮與水息息相關,
伊斯坦堡的舊址街,在東羅馬時代建造的瓦林斯引水道Valens Su Kemeri,
在超過一千年的時間裡,從郊外的森林裡引水,作為飲水之路而發揮重要作用。
-----------------------------------------------------------------------------------------------
>地下宮殿Yerebatan Sarnici
「土耳其伊斯坦堡part3」地下水宮殿(Yerebatan Sarayı)
查士丁尼建造的地下水蓄水池Yerebatan Sarnici因它的美而被稱為地下宮殿,
這是一個莊嚴的地方,據說這裡曾儲存八萬立方米的水,這些水供給給東羅馬帝國的人,
以及君士坦丁堡的市民,佇立的大理石援助有三百六十根,雖然大多都被重修過,單仍有原物保留
內部有梅杜莎的雕塑裝飾,像古代希臘的神殿一樣。
-----------------------------------------------------------------------------------------------
>古代競技場(君士坦丁堡競技場) Sultanahmet Meydani
「土耳其伊斯坦堡part2」藍色清真寺Blue Camii+君士坦丁堡競技場
人人都很熱中的戰車競賽,在舉辦比賽的競技場卻發生一項重大的事件,
查士丁尼為了這件是陷入了人生最大的困境「尼卡暴動」。
古代競技場,當時的面貌幾乎不存在了,
過去這裡是可以容納十萬人左右的巨大競技場,這裡頻繁地舉辦了賽馬和戰車的比賽,
查士丁尼為了恢復古代羅馬的繁榮,發動戰爭擴張勢力,同時向市民甚至貴族收取重稅。
公元531年歲末,以競技場發生的戰車競技暴動為開端,
民眾對於皇帝的不滿終於爆發,騷亂引起大風波,民眾大罵查士丁尼,
第二年民眾急遽到宮殿發動襲擊,查士丁尼丟棄王位企圖逃跑,在這萬分危急的狀況下,
這時狄奧多拉一邊為自己無理多嘴道歉,一邊向查士丁尼進言道:
如果陛下希望保住性命的話,陛下這沒有什麼難的,我們有財產和金錢,船也已經準備好了,
但是即使逃亡後得以生存,你能說這是比死更好的結果嗎?我相信帝衣也是最好的壽衣。
這樣一句古話,意思是說,與其逃出去之後苟活於世上,不如就這樣作為皇帝而戰死。
這些話強烈反應出狄奧多拉的人生觀,重新思考的查士丁尼,成功鎮壓暴動。
-----------------------------------------------------------------------------------------------
>奧雅伊里尼教堂 Aya Irini Kilisesi
這是查士丁尼建造的建堂,狄奧多拉禁止嫖妓還替妓女們還債,為了讓他們改過自新而出謀劃策,
為了提高女性地位,狄奧多拉付出很多努力,教堂之後變成修道院,將此做為追尋狄奧多拉的終點。
偉大的查士丁尼皇帝,他的背後是狄奧多拉莫大的支持,
即使到了一千五百年後的今天,他們倆的名字仍舊被傳頌......
■參閱資料:《 悠久之都~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