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皇帝們在大興土木方面確實有一些偉大的成就,比如這個極具特色的地下水宮殿。
Yerebatan Sarayı,地下的儲水池,在527-565年由查士丁尼大帝所建造,
地下水宮殿的官網:http://yerebatansarnici.com/
它原先有座教堂,因失火無法使用後而改建成常140公尺,寬70公尺的蓄水池。
有誰會想到原來地下水宮殿就藏在這平凡無奇的建築下面!
門票:20TL(2018年),不能使用博物館卡這裡是需要另外付費參觀的,土耳其籍10TL。
通常排隊人潮來自於團體遊客,若是自助旅行的朋友可直接從旁邊購票處排隊進去就好,
電話:(0212) 522 12 59
開放時間:冬天0900-1730;夏天0900-1830
地址:Yerebatan C No: 13 34410 Sultanahmet-İstanbul, 伊斯坦堡
開放時間:冬天為10月-3月 09:00-17:30;夏天為4月-9月 09:00-18:00
它是查士丁尼在公元532年修建的,如同伊斯坦堡大多數的景點一樣,地下水宮殿也有一段多彩的歷史。
在拜占庭帝國期間因禮拜而叫做教堂地下水宮,位於教堂拱廊(Stoa Basilica)的地下,
而教堂拱廊是當時伊斯坦堡第一座山上最大的廣場之一。
走到裏頭會在這區發現漫漫長的人潮,有許多觀光客在這換上以前土耳其宮廷服裝。
修建地下水宮殿是為了當時要給格雷特王宮以及周邊的建築儲水。
但是後來水宮關閉了,直到穆罕默德征服伊斯坦堡以前,這座建築似乎被遺忘了。
1545年,一名叫做Petrus Gyllius的學者來到伊斯坦堡,
尋找拜占庭時期的文物古蹟,結果當地人告訴他,只要他們把水桶放到地下室地面以下,
就能神奇般地倒水,有人甚至用這種方法來捕魚。
這個現象引起了Gyllius極大的興趣,在對周邊環境進一步勘察後,
他終於發現可以通過其中一棟房子的地下室進入水宮,
但是即使在他發現了水宮之後,奧斯曼人也沒有對這座地下水宮殿表現出應有的尊重,
而是把這裡當垃圾場甚至是拋屍的場所,至今為止這地方已經被重建過至少三次了。
地下水宮殿內部有12排共336根的圓柱,均於分散龐大建築結構的重量
這裡的儲水量曾達到達過8萬立方米,水被抽到地面後,通過將近20公里長的引水渠送往各處。
走在高處的木質平台上,我們不時都能感到從拱型天花板上滴下來的水珠,潮溼感很重?(當然啊不然怎叫地下水宮殿XDDD
水池裡不時還有鯉魚漫遊池中,這裡的燈光照明也很有感覺!(今年再去的時候魚群被集中在梅杜莎石柱旁的區域了)
地下水宮殿在建築過程中使用了很多其他已毀建築的圓柱、底座,所以無論是對稱性,還是他壯觀雄偉的理念,都是相當驚人的,
尤其是在西北角那兩根由梅杜莎(Medusa)倒置的頭顱支撐的柱子,
※梅杜莎:希臘神話里長有蛇髮的恐怖女妖
我一直盯著梅杜莎的眼球看,隨口問問阿波我等等變成石頭你再把我搬走吧
結果阿波甩都不甩我就自己走去看在水中優游的鯉魚去了
以及面向水宮中心淚珠形狀的柱子,都不能錯過。
分享土耳其生活/旅行/美食/風景/文化的交流平台
👉瀏覽專頁 :土耳其旅行事x愛生活 Türkiye'de Aşk